跳到主要內容區

【中時日報】當天職遇到醫療暴力

2021/06/06

※刊登於:中國時報 民國110年6月6日/A11時論廣場-社會觀察

  5月31日傳出有確診者不滿被隔離,持刀攻擊醫護人員的新聞,引起社會譁然。聽到是長庚科技大學校友受害的消息時,心中難過之餘,更多的感受是對台灣醫護人員的心疼與不捨。據台北市衛生局的統計,於2015年至2020年,就累積高達334起醫療暴力案件,平均每年超過50件,儘管醫療法有逐步修法提高醫護人員的安全保障,卻無法遏止醫療暴力事件的發生。

  長庚科技大學每年護理系畢業生約2000人,在我們教育學生的過程中,首先灌輸的重要信念是「職責」。想起新生入學時的模樣,他們懵懂天真,嚮往救護病人的大愛而勤奮學習,一直到畢業進入醫院任職,扛下救護重擔的那一刻起,他們成為今日台灣抗疫的第一道防線。尤其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,醫護人員必須有不畏染疫的勇氣與熟練的技術,才能站穩第一線,成為支持國家的防疫力量。

  然而,當這些第一線的英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,這暴力傷害的不僅僅是受害當事人,也重創了台灣醫護人員的信心和信念。社會給予醫護人員的責任是如此沉重,卻經常忽視這些英雄在卸下「天職的白袍」時,也是一個有情感、會恐懼、有家人跟朋友的普通人而已。

  在疫情剛發生時,我曾耳聞一名校友,因為護理師這個職業,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到了排擠。他們照護病人,守護國人的健康,儘管獲得許多讚揚,背後卻也受到社會包裝在「無知」下的歧視而受挫。在這嚴峻的時刻,台灣禁不起任何醫療人才的流失,如果社會無法給予這群奮戰的無名英雄更大的支持,恐怕會讓醫療界失去更多優秀的人才。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,不應該是恐懼與排斥,在他們為社會挺身時,應該得到更多的鼓勵與尊重,才能在這艱難的時刻注入更多的正能量。

  醫療與社會間的關係是緊密無法切割的,在疫情擴散前,我們之所以從出生到年老,無須有過多的醫療照護隱憂,都有賴於醫護人員無私的努力與奉獻。因此,當天職遇到暴力時,法律只是最後一道保障,根本之道,唯有喚起普羅大眾對於醫護尊重的公民意識,如此才能杜絕類似的事件再度發生。

  疫情期間,我們看到了民眾對防疫規範的配合,以及社會互助的正面報導,從本校招生的情況也清楚的顯示,即便是國家醫療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,依然有許多年輕人胸懷救人志向,願意投入醫護的行列,持續服務社會,為國家未來帶來新希望。經過這場疫情洗禮,相信未來這群學生畢業後,社會必能帶給我們醫護新血應有的包容與鼓勵,共同為台灣發展出優良的醫療與良善的文化。

(作者為長庚科技大學校長)

相關連結:當天職遇到醫療暴力
 

瀏覽數: